东莞可园好玩吗 东莞可园好玩吗,要门票吗

关于东莞可园好玩吗的问题,下面有几个最新东莞可园好玩吗,要门票吗的观点,这里爱上旅行希望能帮您找到想要的东莞可园好玩吗答案。
文章内容目录:
1、东莞可园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2、东莞可园好不好玩?
3、从石碣到东莞可园怎么乘车
4、东莞可园的门票价格是多少?
5、东莞可园好玩吗?有什么样的历史?
6、东莞市可园好玩吗?
详细内容:
1.东莞可园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游览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可园,到达高步镇品尝东莞风味_煲仔宴,游览樟木头观音山森林公园,前往参观茶山明清古建筑群;前往长安,游览长安公园、长安文化广场、参观海战博物馆、游览虎门公园。 东莞虎门炮台、战争博物馆、可园一日游 参观虎门海口防务的主要阵地——威远炮台,继而前往参观——海战博物馆,基本陈列有《鸦片战争海战》陈列和《虎门海战》半景画,是虎门炮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三大禁毒教育基地之一。午后参观可园,可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并称广东四大名园。其特点在于面积小而设计精巧,古朴高雅,亭台楼阁,厅堂轩院,山水桥榭,一应俱全;静中有趣,幽而有芳,颇有诗情画意,堪称岭南古典园林建筑之珍品。 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一日游 抵达樟木头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沿佛光路步行或乘观光车登上观音山,沿途游览飞云阁、怡心亭(孔雀园)、印妙轩;道教古遗址仙宫岭(老仙岩)、八仙过海;观音寺(大雄宝殿、感恩湖)。午餐可于山顶斋菜馆品尝特色斋菜金玉满堂套餐也可自带食物野餐。午后自由游览山顶观音广场,参观高33米,重达三千多吨的全世界最大的玄武岩观音圣像、大悲殿、财神殿、祈福殿、钟楼、愿望树等景点,感受观音山的悠久历史, 深奥的佛教文化、有趣的道教传说
2.东莞可园好不好玩?
几百年前,有钱人修的后花园,面积不大,应该没什么好玩的
3.从石碣到东莞可园怎么乘车
答:起点: 石碣 终点: 可园 线路1: 从石碣出发,乘坐68路(市汽车总站-石碣黄泗围),在高?镀?车站换乘K5路(高?镀?车站-南城汽车站),抵达可园北. 约16.78公里 线路2: 从石碣出发,乘坐68路(市汽车总站-石碣黄泗围),在冼沙换乘4路(高?镀?车站-横坑),抵达可园. 约20.24公里 线路3: 从涌口区府出发,乘坐83路(石碣黄泗围-樟木头车站),在榴花公园换乘K3路下行(榴花汽车站-市汽车总站),抵达可园北. 约14.3公里 线路4: 从石碣出发,乘坐68路(市汽车总站-石碣黄泗围),在下江城换乘C4路(中堂三涌-第一中学(假日通行)),抵达可园. 约20.2公里
4.东莞可园的门票价格是多少?
东莞可园古建筑区门票定价为8元;综合馆区免费开放。相关说明东莞可园以“小巧玲珑、设计精巧”著称,将住宅、庭院、书斋等艺术地揉合在一起。在三亩三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应俱全。园林布局高低错落,曲折回环,空处有景,疏处不虚,是岭南园林之珍品。东莞可园是保存较完整的岭南四大名园之一,具有岭南园林的代表性。东莞可园孕育了一批艺术家和文化名家,对莞邑文化乃至岭南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东莞宝贵的文化资源。园内收藏、展示、研究古典园林建筑、岭南画派文物作品,设有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画派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陈列展览《岭南传统园林与民居》《居巢、居廉与可园》《莫伯治与岭南建筑艺术》及不定期更新的流动展览。2001年6月25日,东莞可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东莞可园好玩吗?有什么样的历史?
文武商:可园的三副历史面孔道光三十年(1850年)五月,从广西平乱前线“赋闲家居”的张敬修(1823-1864,字德甫)开始在莞城博厦买邻筑园,以供家人“游宴之娱”。当时他大概想不到,这占地仅三亩三的私家园林会成为岭南建筑史上的一道亮色;他更不会想到,与居巢(1811-1865,字梅生,号梅巢)、居廉(1828-1904,字士刚,号古泉)兄弟在可园长达十多年的流连花月、赋诗作画,成就了岭南文化史上的一段传奇,并直接孕育了影响广东画坛一百多年的岭南画派。对可园来说,张敬修与居氏兄弟所赋予的意义是不同的。如果说这座园子只是张敬修暂时躲避不如意现实的“世外桃源”,对二居而言则是不折不扣的“艺术乐土”(黄泽森)。而在我看来,即便是二居,他们所赋予可园的意义也不可一概而论。近日翻阅杨宝霖先生编著的《东莞可园张氏诗文集》,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天外飞仙式的联想:他们三个人实际上以各自的品性、修养和功业,以文、武、商为核心元素,分别呈现了可园的三副历史面孔,浓缩成岭南文化的一个三维缩影。(清末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东莞可园)第一副面孔:以张敬修为代表的“武”面孔。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二十三岁的张敬修“以在籍(东莞)修炮台功,官于广西”,后因勇武善战,大胜太平军谢开八部、“助曾国藩筹办水师”等,累官至广西按察使、江西按察使(兼署江西布政使)。他在咸丰三年(1853)二月的一篇砚铭中自记道:“贼匪谢开八陷迁江,予简锐围剿,五昼夜克之,生擒首逆,散其胁从,计竣事,才旬日耳。”自得之意,溢于言表。尽管他的侄子张嘉谟(1830-1887,字鼎铭,号梅耶)评价他“再仕再已,坎止流行,纯任自然,无所濡滞”,但实际上张敬修热心功名的思想底色,“并没有因为暂时的归隐田园种花学画赋诗而改变。”(黄泽森)他在骨子里还是一个渴望建功立业、光耀门庭的武将军。这一点既可从他三起三落的人生轨迹得到印证,也可从居巢题赠给他的诗作中看出一点眉目:“行疏苞乃墒,耕深气乃达。罢官种花好,知究区田法。”(《茉莉田》)“岁岁南枝怅北风,得归坚拟卧茅龙。何须幻想身千亿?百树寒香一放翁。”(《题张廉访画梅》)第二副面孔:以居巢为代表的“文”面孔。居巢是一位典型的文人,不但精书画,而且通诗词,在当时的岭南(包括广西、广东)文人圈中有诗词画“三绝”之称。作为可园“文”元素的体现者,居巢最突出的还不是在诗词画的成就上,而是在他所彰显出来的文人气质和名士风范上。譬如他自始至终沉潜于艺术,对政治素来冷漠,其诗画也极少表现政治内容。据统计,在其留存至今的169件画作中,花鸟草虫画就占了154件。虽经张敬修举荐担任过广西比知县略高的同知一职——甚至还有文献记载:居巢曾赴云南补用巡政厅,官至五品(朱万章),但总体来说,他对官场和出仕是比较隔膜和疏远的,目前也没有任何记载表明他在官位上有何作为,或可推断其对出仕为官颇有点“心不在焉”。作为画家,居巢落笔也极为谨慎,“虽一小帧,亦数日始成,盖渲粉染色,不妄点一笔。”故其画作传世者亦不多见。在他的山水画卷《春江上水船图》正本(另有一稿本)中,张敬修题跋云:“舟中人被名利牵,岸上人牵名利船。江水悠悠浑不断,问君辛苦到何年?”正是对居巢艺术心性和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第三副面孔:以居廉为代表的“商”面孔。居廉是居巢的堂弟,小居巢十七岁,画艺也师其堂兄。虽然居廉在莞期间主要生活在张敬修之侄张嘉谟所修筑的道生园(距可园仅数百米,遗址尚存)中,且画作不多(包括客居桂林期间所作的共约五十幅,占其画作总数的百分之五左右),但他却显然比堂兄更喜欢结交当时的书画名家,而且颇不乏经济头脑。尽管没有直接的文史资料证明居廉在莞期间如何积蓄资财,但从兄弟俩因张敬修病故而返回番禺隔山乡(今属广州海珠区)后的生活大致可以看出:居廉在莞期间积蓄的资财远远多于居巢。居廉在《十香图》册序言中说:“兄(指居巢)侍宦粤西(指跟随张敬修至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二十二年始归故里,而花田旧庐,亦毁于兵燹(xiǎn)。乃蹴居会城之北,一室独处,寂然寡欢。”相比之下,居廉则在隔山修筑了一座专供自己作画和授徒的“十香园”(又名“隔山草堂”),园内“太湖石、腊石及奇花异草,错置其中”,内设“啸月琴馆”和“紫梨花馆”,分别用于作画和授徒。“馆内画室,师设画案,案上放置大玻璃罩,罩内满蓄种种草虫。”由此可见,二居虽同为张氏门下清客,而居廉明显比居巢更习于人情世故,周旋于种种人中,或是通过张氏赠予、或是通过谈画论艺、或是通过应邀受托,总之是利用各种机会赚到了不少银子,显然比堂兄居巢更为适应近代商业社会的发展趋势。这从他回番禺后大量授徒(“最多时一天竟坐数围台”),广泛接受社会订单即可明确推断:“每逢月初,他便由隔山到河北(珠江以北)一次,拜访友好,顺道往大新街双门底各接件处收件。求画者常把索画之题材要求及润资放于各接件处,居廉由学生陪同取回后,当月便可交件。”(朱万章)应该说,居廉的商业运作思维并不是回番禺后才产生的,而是与他在东莞期间的生活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况且,商业文明觉醒较早本身也是岭南文化的内核之一,居廉生于斯长于斯,受其熏染亦属常情。从这里既可看出居廉与作为典型文人的居巢在个性上的重大差异,也说明了居廉画作广布岭南、江西、湖南、福建,实际上与他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有直接的关系。相比之下,居巢作画本就不多,既不出售亦不授徒,因而大大限制了其绘画艺术可能波及的范围。据称,其画作只在广州、东莞地区较为集中。最后来说一说“文武商”三副面孔在可园的奇妙叠合。很显然,“文武商”三副面孔在可园并不是独立存在、彼此分割的,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岭南地方文化为底色,相互渲染和融合,构成了可园之于岭南特有的艺林景致和文化象征。简而言之,“文武商”三副面孔相互渲染和融合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以武养文、以文滋文和以文促商。张敬修以武立身,热心功名,但这并不影响他“性耽风雅”而自筑园林,举山河大地“私而有之”,也不影响他广交诗书画名流,彼此唱和酬酢,甚至也学那陶潜,将“未荒黄菊径,权作赤松乡”(可园早期对联),正所谓“军旅之余,不忘风雅”(张秉煌《可园遗稿·跋》)。更重要的是,在以出仕为人生最优选择的封建时代,张敬修之所以能够在可园召聚大批文人才俊,除了他“雄于财”(杨宝霖)且疏于财之外,更与其顶戴花翎所释放的文化信息有微妙的关系。文人依附权贵并渴求因权贵而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常规逻辑。居廉在广西与张敬修死守危城,让张敬修感叹“不图临难,仅得古泉(居廉)一人,真肝胆交也”。因而“每晤袍泽,必盛誉古泉,诸将莫不敬礼之,画名由是大噪”。(符翕《居古泉先生六秩寿序》)由是可见,张敬修虽是武将出身,但其不算太显赫的官位所释放的文化信息却足以成就居廉的一代画名,这是凭借无论多么雄厚的资财都无法实现的。回到东莞后,张氏雄厚的家财和可园优雅的环境,更为二居的艺术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似乎已在乱世之中找到了庇护之所,衣食之源,为其艺术才华的施展找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平台。”(黄泽森)(居廉当年在广州隔山的旧居“十香园”)张敬修虽然热心功名,但他的风雅个性不但使他在可园中长期容留厚待二居使其钻研画艺,而且还同来自浙江、广西和湖南的文人画师纵情诗酒,耳濡目染之下,自身画艺也得以精进。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陈树人(1884-1948,号葭外渔子)曾评价他说:“(德甫)善画梅兰,笔力雄健,逸品也。”其曾侄孙张秉煌也说:“(先曾叔祖方伯公)喜画兰梅,涉笔成趣。”其中或许不无溢美之词,但起码可以看到,与文人画师的交往多少也使张敬修受到了一些感染和熏陶,使这位纵杀疆场的武将更少一点杀伐之气,更多一点“幽畅”之怀,而且客观上也将可园变成了当时莞邑乃至岭南的人文荟萃之地。诗人张维屏(1780-1859,字子树)、陈良玉(1814-1881,子郎山)、郑献甫(1801-1872,别字小谷)、何仁山(字梅士)等都曾在可园赋诗吟啸,可谓当时莞邑文坛之盛事,其历史意义不容低估。
6.东莞市可园好玩吗?
东莞可园乃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古有诗赞曰“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其中景致,自古以来就吸引着大批文人雅客驻足观赏。可园是由莞城人张敬修于清道光年间耗时3年建成,占地规模达2200平方米,其中亭阁楼宇多以“可”字命名,距今已有170年历史,精致优雅,古蕴悠悠,行走其间,一步一景令人赏心悦目,难怪过往的文人墨客给予“人间福地、天上仙宫”这么高的评价。初入可园,犹如一大家闺秀待嫁闺中。园中种满绿植,假山造景各异、流水潺潺,长廊曲径通幽,周围富有年代感青砖述说着可园沧桑历史。或遇上穿着汉服的小姐姐摆着姿势拍美照,让人有种穿越古代的感觉。走过十余米石径小路,来到可湖,可湖的景致倒是有的杭州西湖的意思。湖面上船夫唱歌、摇橹,湖畔倒影着垂柳,远方隐约间可见一座宝塔直插云霄,周围亭榭、阁楼、长廊搭配,景色十分雅致,让人忍不住拿出手机各种美拍一番。可园很好的运用了江南园林艺术造园,集观赏、居住、游乐、读书等建筑,其建筑结构层次感分明、错落有致,景致风格小中见大,曲径通幽,高低回转,令游人其乐无穷。当你工作累了,压力大了,来可园吧。或许古色古香的可园可以让你内心归于平静,静心思考往后余生!那么对于可园好玩吗?你心中是否有答案了呢?
今天东莞可园好玩吗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东莞可园好玩吗,要门票吗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griffingroup.cn去旅行网站。